如何保養胃部?這些方法值得收藏!

喜歡這篇文章嗎?快分享吧!

秋季是寒暑交替時節,天地「陽消陰長」,天氣寒熱多變,人體的氣血也隨之內收,加之保暖不足,很容易使新病徒生或舊疾複發,特別是慢性胃炎、食管炎、功能性胃腸病、消化性潰瘍等。那麼,秋天有哪些養胃的方法和食療呢?

 

保護胃健康這些壞習慣千萬不要做

1、吃飽就動

很多人對「飯後百步走」存在認識上的誤區,理解為「飯後立刻百步走」,實際應該是「飯後半小時百步走」。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,必須保證有充足的血液供應進行初步消化。如果吃飽就動,一部分血液會供應運動系統,破壞胃的正常消化。而飯後休息30分鐘再走,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。有胃下垂的人,飯後非但不能散步,還應先平臥10分鐘。

 

2、多人共餐

中國人吃飯多是採取共餐制,不同人的筷子在菜裡夾來夾去,很容易引起幽門螺桿菌感染,一般認為慢性胃炎、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都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。因此,聚會用餐時建議實行分餐制,提倡使用公筷。若胃部不適的持續時間比較長,最好到醫院做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查,以防發展成嚴重的胃病。

3.吃剩飯菜

大部分老人都很節約,剩飯剩菜不捨得丟掉,但如果長期吃剩飯菜,不僅傷胃,還有食物中毒的風險。尤其天氣熱的時候,隔夜的飯菜如果不妥當保存,易受到細菌污染,吃了很容易引發胃腸炎。因此,建議要每餐少做一點,保證餐餐吃新鮮飯菜。

 

養胃的方法有哪些呢?我們一起看看吧

1.做好保暖措施

胃喜暖怕冷,喜潤惡燥,秋冬天氣寒冷,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,故要注意胃部保暖。秋冬晝夜溫差大,晚上用熱水袋或溫熱貼敷貼臍部具有溫陽散寒作用。夜晚睡覺蓋好被縟,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。

2.紫蘇佛手茶可以養胃,是藥王《千金方》中的記載。

原料:紫蘇、佛手、丁香、麥芽、高良姜,每種各5克

作用:養胃暖胃、行氣和胃、舒肝健脾

用法:將所有的食材放入鍋裡文火煮2個小時後飲用,一天2次。也可以裝入茶包中,用開水燜泡5分鐘即可飲用。

能抑制幽門螺桿菌,同時含有鞣質、齊墩果酸等多種健康活性成分,茶中還含有類似生胃酮的物質,能刺激胃腸細胞分泌黏液以形成保護膜,使胃壁不受胃酸侵害。

3.萊菔子杜仲茶

紫蘇葉1.5錢、杜仲1.5錢、萊菔子1.5錢、山楂1.5錢。全部藥材加入水中煮沸數分鐘即可。

也可衝入沸水燜10分鐘等茶味出後飲用。有消食健胃的作用。

 

4.白芷生黃地茶

材料:.白芷、生黃地、丁香、甘草、黃芪各5克

做法:所有材料搗碎後用小火熬2個小時,倒出湯水飲用即可,一天兩到三杯,作用:養胃暖胃、行氣和胃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