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生素A缺乏症越來越普遍,尤其對兒童來說更是主要病症之一。一般來說,9歲以下的孩子每日建議的攝取量為400微克,9歲以後的建議攝取量約為500~600微克,雖然以台灣的生活水平不太容易缺乏維生素A,但千萬不可輕忽,若缺乏會導致嚴重的問題!
缺乏維生素A會有什麼症狀?
1.眼部症狀
初期就會出現夜盲症或是暗光中看不清楚東西等症狀,但嬰幼兒不會講話,所以往往較難發現。黑暗中眼睛的適應力減退的情況持續數週後,會開始出現乾眼症,眼結膜和角膜乾燥,然後會發癢,後期更會畏光、眼睛痛。
角膜發癢會讓孩子不自覺地用手去揉搓眼睛,導致感染,嚴重時可能會角膜潰瘍、壞死,甚至是穿孔、失明。這些症狀尤其會出現在年齡小的兒童罹患感染性疾病,如痲疹、瘧疾之後,通常為兩眼同時發病。

2.皮膚表現
開始時只有皮膚乾燥、易脫屑、發癢,但後來皮膚角化增生,角化物塞住毛囊形成毛囊丘疹,摸皮膚時會發現粗粗沙沙的,特別是四肢及肩部。毛囊角化還會引起毛髮乾燥易脫落,或是指甲變得容易斷、多紋等。
3.生長發育障礙
維生素A嚴重缺乏時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,尤其是骨骼系統,所以身高會比同齡孩子矮,然後牙齒釉質容易剝落、失去光澤而蛀牙。此外,由於骨骼發育受阻但神經系統發育正常,兩者不相稱,可能會引起腦部和脊隨組織受壓,而使得顱內壓增高和脊神經萎縮。
4.免疫力低下
維生素A缺乏會使得孩子的免疫力低下,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增高,且難以治癒。

5.貧血
維生素A可以促進肝臟中儲存鐵釋放入血後的運輸,使鐵能正常地被紅細胞攝入利用,因此缺乏時會出現貧血,其症狀表現類似於缺鐵性貧血。
但也要注意不可攝取過量的維生素A,不小心攝取太大量的話,可能會導致噁心嘔吐、眩暈、視力模糊,如果長期使用過量,除了噁心、頭痛、腹瀉,還會損傷肝、刺激皮膚,或是使骨頭變薄或關節疼痛,孕婦更有可能導致胎兒出生缺陷。
哪些孩子容易缺乏維生素A?
1.出生體重輕的嬰兒
早產兒、雙胞胎的新生兒以及出生時體重輕的嬰兒,體內的維生素A量本就不足,加上生長發育快速,容易缺乏維生素A。
2.沒有喝母乳的嬰兒
母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,但如果媽媽的母乳不足或是沒有母乳,又未能及時提供足量的配方奶,只長期給孩子吃單純澱粉類食物,孩子在斷奶後又沒有攝取足夠的牛奶或是富含胡蘿蔔素的蔬菜水果,那便容易缺乏維生素A。
3.慢性腹瀉、肝炎、腸炎患者
罹患慢性腹瀉、肝炎、腸炎的孩子,身體會消耗較多的維生素A,如果嬰兒副食品的脂肪含量又過低,會影響維生素A及胡蘿蔔素的吸收,導致情況更惡化。
維生素A缺乏時的治療及預防
撇除疾病造成的缺乏症,寶寶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或是含豐富胡蘿蔔素的深色蔬菜,也可以採用含有維生素A的嬰兒奶粉或是副食品。狀況嚴重的話就需要帶孩子就醫,配合醫師的指示口服不同劑量的維生素A。
那要怎麼預防孩子出現維生素A不足的情況呢?平時就要注意營養均衡,讓孩子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,如綠色花椰菜、紅色甜椒、地瓜葉、菠菜、胡蘿蔔、莧菜等深色蔬菜,以及地瓜、南瓜、蛋黃、哈密瓜、芒果、木瓜等。

另外,孕婦及哺乳期的媽媽也要注意多補充上述食物,才不會導致新生兒的維生素A不足,而母乳親自餵養也會比人工餵養好。媽媽如果胃口不好、無法正常飲食,也可以在醫師的指示下口服微量的營養素來補充。